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中药材“治”穷根,规模种植盼降风险

发布时间:2016-06-30 作者:本站 浏览:520次
【字体大小:
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连片的太子参苗块镶嵌在林间,随着起伏的山峦绵延。刘新祥与10多个村民顶着烈日在地里忙碌着。“这两年太子参价格好,每公斤干货在元左右,赚到的钱已盖了两栋新瓦房。今年种了20多亩,如果价格稳定,可收入10多万元。”刘新祥站在地头边对记者说。

    今年60多岁的刘新祥是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一碗水乡朗浒村村民。他说,他家种植太子参已有好几年,但像他家这样的种植规模在村里算是少的,许多农户因为本村土地不够用,还把太子参种到了外村、外乡甚至相邻的外县。

    一碗水乡党委书记刘治平介绍说,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引进种子、开展技术培训、提供资金支持和建立交易市场,引导农民因地制宜种植太子参药材。2010年至2012年,全乡太子参种植面积从1万亩扩展到1.6万多亩,农民年人均增收上万元,并涌现出数十户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种植户,其中朗浒村种植大户梅发荣成为百万元户。

    “几亩太子参脱贫,适当规模致富”,影响着当地越来越多的村民。刘治平说,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乡8个村2440多户共种植太子参4.66余万亩,其中有千余户到外乡邻县通过土地流转种植1.5万余亩。一碗水这个深山里的穷乡正在甩掉贫困的“帽子”,并被冠以“太子参之乡”的美誉。

    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林区之一,黔东南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明显的山区立体气候,非常适宜太子参药材生长。黔东南州农委总农艺师杨洵说,如今,全州以黄平县一碗水乡和相邻的施秉县牛大场镇为中心,不断向周边县市辐射的太子参产业,已经成为黔东南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目前,全州太子参种植面积20余万亩,年产值达到14亿元,年产量约占全国的二分之一。

    依靠种植太子参逐步富裕起来的黔东南农民买汽车、建新房,改善生活环境,已成为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是,当地一些种植户发现,随着太子参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量大幅增加,近年来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而农户种植太子参又不是“订单农业”,已存在风险。如果遇上干旱、暴雨、冰雹等自然灾害,农户很无奈。他们期盼政府部门在着力改善乡村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同时,在市场信息、引进深加工企业、扩大农业保险等方面,多提供帮助和服务,以降低农户规模种植风险。

扫一扫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